English

杀猫人莱辛

2009-03-07 14:14:00 来源:博览群书 (香港)梁文道 我有话说

莱辛的书从来都不容易读,文字看上去很简朴,但却埋藏了很多的概念,总是要人反复进退地思考。如果想选一本书,能够比较轻松、愉快地进入莱辛的世界的话,我想一定就是《特别的猫》了。喜欢猫的作家太多了,一爱起来就特别痴狂,难免就要为它作诗立传了。很多人以为莱辛也是如此。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,新闻拍到

她家里面有一只很漂亮的黑白大肥猫,就窝在她旁边,像一对姐妹(很有可能莱辛才是妹妹)。

莱辛一辈子都在养猫,但是她这本猫书却很不一般。她没有毫不知耻地放纵自己对猫的感情,像许多猫迷作家那么忘乎所以,令人难堪。你要是对着同好大谈猫经,把自己养的猫“宝宝”来“甜心”去的,那还无所谓,反正“宝宝”和“甜心”是每一只家猫的小名。但要是换了不上道的读者,他们若是给你面子,或许还会一脸尴尬地陪笑,否则就得捂着嘴忍恶心了。《特别的猫》一开首就不同凡响,莱辛讲的不是怎么样爱上猫,而是当年怎么杀猫。她小时候在非洲长大,家里经营农场,老鼠特多,所以要养猫治鼠。但问题是那时候不只非洲,大概全世界也没有给猫做结扎的,于是猫儿越生越多,一多就野,叫春烦人,屎尿熏天,反而成了另一个困扰。所以她们就要学以前的欧洲人了,定时来次大屠杀。莱辛小时候也拿过枪猎猫,算是家务,她也曾目睹父亲如何大规模地“处理”掉一些猫宝宝。由于幼承庭训,甚至到了中年,离开非洲很多年之后,一见家里猫儿生得太多,她就习惯地拿瓶威士忌出来,捉着一只只眼睛还没张开的小猫,一只一只地灌,把它们灌死为止。坦白讲,我也是个猫迷,很难明白莱辛这种手段的动机。我们一般都拿多了的小猫送人,几乎没听过要杀绝断后的。莱辛毕竟不是寻常人物。

可是,这大概就是一个人跟猫相遇的自然状态了,不只人与人为敌,动物与人更是不容易,用得着你是宝,狡兔一死走狗自然是得烹了的。说到自然,莱辛家里养的猫原来有时候还会被野猫威胁,那些野猫可能从前有人养过,逃亡之后野化,然后回来老家附近对着新一代的家猫怪叫。这些家猫第一次发现原来有些同类不像自己这样在家里头过日子。这或许是种诱惑,所以有时候家猫会被野猫诱离家园。就像杰克・伦敦《野性的呼唤》,一只人养的狗被野狼引诱,终于从狗回到狼的状态。

这本书的叙事者却是反过来,从野蛮渐渐进入了文明。莱辛本是个杀猫好手,但是到了最后,日久生情,她却越来越爱猫,越来越迷猫,活像个打算娶死刑犯回家的刽子手。尽管她尽量冷静,不像其他猫迷作家那样陷溺地肉麻,但她还是忍不住从俗,把猫拟人化了。比如将一只漂亮的小猫“灰咪”形容成一个美丽的女人,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可爱,就像是一个除了美貌以外毫无特色的漂亮女孩,骄傲地随时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,仿佛总是对着某个隐形的镜头来调整她的姿态。而我们晓得,一个美得骄傲的女子,结局通常也是很凄凉的。正如Bob Dylan唱过的,“Once upon a time you dressed so fine”,终于有一天要Like a rolling stone。

猫跟人相处,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常常把它拟人化了。原来是个野生物种,到了家里之后,我们宠爱它,让它成为我们的宠物,我们的友伴,甚至把它当成人,跟它说话,对它倾诉。可是总有一刻,你将发现它到底不是人,它是另一个世界的生物。你跟一个人四目相投,这叫做眼神的交流。但当你盯着一条狗或者一只猫,而它也盯回你的时候,你能说这叫交流吗?你们交流了什么?

和很多熟悉猫的人一样,莱辛也注意了猫的特性,那就是老对着一个地方发呆。它到底在想些什么呢?她常常思考这些问题:“就在一个多礼拜前,我家的黑猫带着它的两只小猫坐在地板中央,兴致勃勃看我剪布,它们仔细观察那个不停的剪刀,我双手的动作,但在我看来,它们所看到的东西,其实跟我们人类想的并不一样。我这么说是有理由的,举例来说,每当灰咪咪一连花上半个钟头,望着在阳光中飞舞的尘埃时,它究竟看到了什么呢?”

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。我们总是被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引诱。动物的吸引力,是否就是因为它如此地接近,甚至于有相似于我们的地方,让我们能够放心也把它当人看。然而,它始终是在另一个世界,我们透过它黑不见底的眼珠能够进入另一个世界吗?那是不是一个接近死亡的世界?谁知道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